旅遊觀光有時會有喜出望外的人事物,也有時會遇到失望沮喪的體驗,這也是我寫blog的宗旨,不要只介紹旅遊美好的一面,同時也要把各種在旅遊時遇到的事情都跟讀者說一下。一個景點或者地方是否值得去,就交由讀者自己去判斷。
先介紹一下上岳古鎮的背景資料,上岳村建於明代初年,至今有六百多年歷史,整條村都是朱姓,而且出了不少達官貴人,顯赫一時。上岳村最有名的是密集式的鑊耳屋,在廣府文化裡,只有考取功名的鄉村才有資格建鑊耳屋,因其形似官帽上的兩隻耳仔,有「獨佔鰲頭」的意思。香港鑊耳屋的代表有曾大屋、屏山坑頭村祖屋等,但都只有一兩幢鑊耳屋,不及上岳成群的鑊耳屋。
香港有直接巴士到佛岡,票價140蚊 |
到上岳的交通十分麻煩,大部分大陸網上資料只談及自駕的路線,找了很久才找到有公車從佛岡市區去上岳附近的民安鎮,可以步行15-20分鐘入內,又或可以付數塊錢坐電單車的士(大陸叫做摩的)。不想那麼麻煩的,可以跟我一樣,從佛岡市區直接乘的士到上岳鎮,價錢大約80塊人民幣。也許位置實在太偏僻,再加上平日時間,整個上岳也沒有其他遊人,十分寧靜。
古村入口處的有一大片荷花池 |
上岳古村沒有收取入場費,但難得在村的各個角落也有介紹牌介紹上岳的資料,由於現今仍有居民生活,所以沒有開放很多地方參觀。
鑊耳屋用的材料十分講究,建造材料一般以水磨青磚,在古代非大戶人家根本不能負擔。建造鑊耳屋所需的工藝難度很高,再加上外牆上各種形態不一的雕塑,所以一直被認為是嶺南建築藝術的代表。
廣東古村雖多,但整村都是鑊耳屋真的不多見,上岳村保存完好無缺的鑊耳屋有13幢28座,全村共有37幢108座古民居。
上岳村古民居由十八「里」組成,五家為一鄰,五鄰為一里。其中相連在一起的上、中、下歸仁里是保存最為完好的古建築群,建於清雍至乾隆年間(1727-1798年)。
整個上岳古村最值得參觀就是朱公祠,也就是朱家最大的祠堂,祠堂為三進二廊一天井的格局,兩邊廊房的牆壁上還有大量的壁畫和詩詞。
上岳村在2013年遭遇到強風破壞,有古屋甚至因此而倒塌,雖然災後政府派人重建,但至今仍很多地方未收復完好,加上建材隨處堆放,若非看到有幾戶仍有人居住,我以為這是一條荒村。鑊耳屋部分大概大半個小時已能參觀完畢,附近還有更荒廢殘舊的古屋和祠堂,只能說希望這裡若干年後政府仍有心收復妥當,回復舊貌,這才算得上一個「美麗鄉村示範點」。
上岳村至今還保留着祭井文化,每逢節氣祭日時,上岳村的村民們都要到井邊拜祭井神。為了祭祀方便,村民還在井旁設立神龕。
from https://kuaibao.qq.com/s/20180831G09B3V00?refer=spider |
古村旁有座新屋能登頂拍攝出上圖的畫面,可惜平日的關係並沒有開放。
古村附近有一片油麥花田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