廉價機票+便宜住宿+詳細計劃=窮遊

2018年7月17日 星期二

食記:佐敦夢娜尼泊爾餐廳

  寫了這麼多篇旅遊記事,坦白說仍然不是很純熟,把自己看到經歷到的化成文字已經很難,但最難的還是描述食物,味道不應該只有甜酸苦辣鹹,好吃與難吃,而是成千上萬種味道,高水準的料理客人還可以吃到食物各位層次與質感。但文字中關於食物的形容詞是很有限,尤其是形容不熟悉的料理,不熟悉的味道,你就發現你的詞彙是多麼貧乏。就以我有限的寫作技巧和知識,寫這篇尼泊爾菜的食記。

  尼泊爾位於印度和西藏之間,因此飲食文化很大程度受到兩邊的影響。我沒有去過尼泊爾,但網上關於尼泊爾旅遊的博客分享出來的食物不少都是咖哩、印度烤餅(Naan)等等,也有西藏特式的餃子momo。

  這間尼泊爾餐廳就位於佐敦的廟街,食客比想像中多,但除了我的那一枱其他都是白人及南亞人,南亞菜始終在香港不是很熱門。


  侍應推介了這道tandoori chicken,應該是這間餐廳的招牌菜,一般南亞餐廳也會有這道菜,以香料同酸奶醃雞,然後再把它拿到泥窟內烤製。夢娜的tandoori chicken跟以前吃過的印度餐廳烤製的味道差不多,香料味很重,醬汁也十分香辣,配上薄荷醬及檸檬汁味道多了點酸甜清新的味道,也減低了原本的辛辣油膩感。


  單看這道菜的英文mutton bhutuwa真的不知道是什麼來,其實它是尼泊爾風味的羊雜,香料很重,已經有點蓋過羊肉的味道,而且羊雜炒得過老,有點失色。

  來到尼泊爾的名菜momo,有蒸的也有炸的,餡料可以選雞肉或蔬菜,這次選的是蔬菜,裡面有甘筍沙葛,風味上其實跟中式差不多,差別在於質感上,momo可以說是中式餃子的粗糙版,辣汁沒有把餃子的味道層次提高,吃的時候可以不沾。

  雖然對這三道尼泊爾特式/餐廳的招牌菜有點失望,但餐廳的重點不在此,而是他的薄餅和咖哩。

  以往無論是在新加坡當交換生時經常到小印度區/Hawker Centre吃印度餐,還是香港重慶大廈的咖哩通常都煮得很濃,香料下得很猛,以致每一餐吃完都會有一陣咖哩味留在身上。夢娜的咖哩相對來說比較淡一點,居然吃到一種清新的味道,一直以為南亞的咖哩會是刺激猛烈的濃香,沒想到會在尼泊爾咖哩中找到了一種幽香。牛油烤餅和蒜頭烤餅都烤得很香,蒜頭烤餅會比前者跟咖哩配合較好,若你受不了重慶大廈裡印度餐廳的重口味咖哩,可以一嚐夢娜的咖哩,絕對會是個驚喜。

    Goan Curry跟普通咖哩的分別就是在咖哩加入椰奶,讓咖哩變得香甜。而除了普通的Naan,還有Paratha可以選擇,Naan的外皮酥脆而內裡軟軟但有嚼勁,Paratha則像是台灣的蔥油餅,內裡有點厚厚結實,但吃起來不會很飽肚的。加上煎蛋,根本就是台灣早餐吃到的煎餅!  




  吃完正餐當然要吃甜點,南亞式的甜點又再一次讓我擴闊我的味蕾的界限。上圖白色的甜點名叫Ras malai,直譯的意思是"juice cream",其實白色的液體就並不是什麼果汁,而是甜爺爺的花奶,那固體狀的物體被稱為奶球,我覺得奶球的質感如同吸濕力不太強的枱布/棉花,沒有滲進太多花奶汁。下圖黃色的是印度式傳統雪糕Kulfi,口味大多以果仁或花,但我吃到的是黃薑味,黃薑粉除了可以製作黃薑飯,原來還可以製作甜品!Kulfi雖然說是印度式傳統雪糕,口感平常的雪糕沒有那麼滑,更接近棉花冰。

  寫這篇尼泊爾菜的食記真的讓我腦洞大開,思考了許久如何把陌生新奇的味道入文。坦白說,這餐尼泊爾菜不算是上佳品,最值得推介的不是尼泊爾菜式,而是印度咖哩及烤餅。吃過這餐後對南亞菜又有新的體會。

沒有留言: